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越来越突出自己的个性。
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原本是个很随和的孩子,家里谁叫他去倒个垃圾拎个拖鞋,他总是屁颠屁颠地就去了,很是惹人喜爱。
现在,再也没有随叫随到这样的好事了,完全是看心情。
更有甚者,连吃东西这样的事情都有可能演变成叛逆。
饭桌上,妈妈让孩子吃蔬菜,因为吃蔬菜身体好,但是宝宝不喜欢吃“难吃”的蔬菜,如此哄了几个回合后,他大叫,“不吃!不吃!我不要吃!”继而放生大哭,有甚者更会在地上撒泼打滚。
妈妈心好累啊,该怎么办呢?
控制与反控制,孩子与家长的博弈
在这个时期,孩子总是和你对着干,期望能展现自己的意志,来表现自己的独立,会对成人的权威发起挑战,并希望按他们自己的愿望来控制周围的世界。
孩子并没有想和妈妈对着干,只是妈妈在压迫他发展自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可以这样说,是压迫在先,才会有反抗一说。当然,从一个没有自我,被成人控制的宝宝成了另一个不受控制的宝宝,的确很容易让家长认为那是叛逆。
家长之所以控制孩子,是因为希望孩子一直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成长。这种类似“痴人说梦”的想法,根植在他们的无意识中。
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带宝宝很辛苦,假如宝宝能听话、能服从,家长自然可以轻松很多。
但这是一种自私的想法,家长只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于这一点,有的家长并不愿意承认,有的根本没有发现。
能承认自己自私的家长,恰恰是真正的好家长,它们可以让宝宝有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氛围。
很多家长总会用“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来掩盖自己内心阴暗的动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你要听我的。
我这样说,可能会令很多父母焦虑,甚至产生愤怒感。但是这样的焦虑和愤怒,或许正是被击中内心才会表现出来的情绪。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两岁多的孩子骑着自己的小自行车,妈妈在后面用绳子拉着。小男孩努力地想挣脱,但还是不断地回头看妈妈的脸色。
终于,小男孩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把前面一个奶奶的脚跟撞了一下,我从他的恶作剧看出,孩子这么小,判断出这是故意的。
那个奶奶可能是那天心情不好,直接对小男孩的妈妈指责了几句,那位妈妈一定是很尴尬的,(有可能那个妈妈是一个自我价值感比较低,很在乎别人看法的妈妈)她的脸立刻红了,随后就在孩子的脑袋上重重地打了一下。男孩子很惊恐,这从眼神中可以看出来。然后,小男孩很无辜地哭了。
我能感觉到小男孩的恐惧和悲伤,也能感觉到妈妈因为羞愧而产生的愤怒,妈妈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无力和羞愧感,因此把愤怒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再打了孩子一下后,嘴里还在“教育”:“叫你不要这样,好好骑,看惹祸了吧!”那意思就是说:我打你是应该的,你活该。
这位妈妈用绳子拉着自行车,可能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考虑,也可能是怕孩子乱骑闯祸,她之前肯定已多次教育孩子要“好好骑”了,但孩子不肯听话,所以当她被老太太训时,就忍不住教训孩子了。
她也许没想到,孩子撞奶奶脚跟,正是因为被她控制得很不爽,才下意识地反抗一下,搞个恶作剧。
控制,激发了对抗
孩子这么小,还没到思考的年龄,不能真正懂得规则,不能想到这个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他只想表达自己的感受。
妈妈愤怒的脸孔和头上很重的敲击,一定给他带去心灵的创伤。关键是创伤还没有结束,接下来妈妈又用斥责使创伤加剧。
从那个孩子身上,我甚至可以看到将来的青春期里,一个无力、愤怒的母亲和一个愤怒、充满攻击性的不良少年之间的对峙。
其实,攻击性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有些人是对别人,有些人是对自己。
从心理的角度来看,一些好人得重疾的现象可以这样解释:
好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所有愤怒和攻击全部被压抑在自己的身体内,而这些长期压抑的情绪和攻击,造成了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很多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性,证明自我的存在,会在强烈的控制下表达出内心攻击的愿望。
比如很多孩子吃饭老是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吃,必须按照父母的愿望去吃,就会渐渐变得挑食甚至厌食,这其实是在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因为他们认为吃东西是为了别人,而不是出于自己想吃,所以,看到那些被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追着喂饭的孩子,很多人都会同情大人,我反而同情孩子。
控制,导致了无力感
什么样的孩子会产生“把自己的生理需要当成是为别人而做”的思维模式呢?
那就是被控制的孩子,没有自我的孩子,在已经表达出不想要某个东西的时候,还常常被“爱”他们的大人们强迫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有时也会拼命地维护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想去玩一些东西的时候,常常又被“爱”他们的大人强迫放弃了。
当他们想玩泥巴的时候,大人们因为脏而直接阻止了,当他们对一个小虫子感兴趣的时候,大人为避免被叮咬又阻止了。
他们在大人名为保护实则是控制下成长,总是难以实现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这样的宝宝,能怎样呢?要么放弃自我,要么拼命抵抗。
妈妈们,当你面对宝宝的“不听话”而感到无力、沮丧甚至愤怒时,一定要提醒自己,恰恰是你对他的控制激发了他的对抗。宝宝是在用他的方式让你体会到被控制的无力感,让你体会他的感受。所以,大人们的无力感是宝宝给的吗?不,是大人自己想要控制,而控制不能导致无力感的产生。
一个在非控制情景下成长的孩子,是不需要反叛的,他们会和家人建立更和谐的关系。
因此,反叛,不是必然。
对妈妈来说是反叛,对孩子来说是完成自我。
平和地看待孩子的自我萌发,等待他完成这个过程,和谐关系自然天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