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巧原则 沟通时,有人认为只要交往时不隐瞒、真实地表达本意就可以,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确实,不以诚相待就根本谈不上良性沟通,但真知灼见的合理碰撞有时也会不欢而散。因此,沟通不仅需要真实,也需要技巧。 在日常交往中要注意以下五个要素:对人对事的前提为真诚的欣赏与赞美;先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再指出别人的错误;说话时要顾及别人的面子;只要对方稍有改进即予以鼓励;嘉勉要诚恳、赞美要大方。 沟通时除了理解其讲话的本意外,还要知其所以然。譬如在面试中,主试者问面试者:“你家住在哪里?”面试者条件反射式的回答是据实相告,而真正懂沟通技巧的面试者就会知道主试者是在说随意的“开场白”或是判断其上下班所要花的时间。他就会回答:“我只要乘一辆车就能到公司。”“我家到贵公司只要10分钟。”主试者在面试以前或面试刚开始时通过求职者的应聘信已知道其家庭住址,是不可能明知故问的。这一问一答就是一次沟通的过程,深究其源往往能使沟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3.对“症”原则 沟通时时存在,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跟不同的人发生着。如何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呢?一般人认为是能言善辩或善于察言观色,其实不是。因为真正善于沟通的人往往最懂得倾听。且每个人都有表现欲。若你两眼注视着对方、不时地颔首微笑、偶尔插话附和,我想效果一定比各抒己见要好得多。也有部分人会认为所谓的擅长沟通无非就是奉承拍马,其实也不是。每个人的身份、学历、地位等都不相同,要想都拍上马屁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只有根据不同的人找出“共同语言”的结合点,投其所好方能广结人缘。如果遇到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领导,下级汇报时应以谈结果为主;而对注重过程的领导,下级汇报就应按部就班地汇报每一个过程。两者若颠倒一下就不行了。同理,与不同学历、不同地位的人沟通也应该“对症下药”。 (责任编辑:潇洒d) |